2.4 迷波隆读书会:分享你最近的爱,感受你所关注的那个世界
去年组织了两场读书会和职业分享交流,谈话类型的活动又忍不住组了,而且都固定的交流主题。过年在家,或者这几个月有看新书,又有素材拿出分享探讨了!
分享欲攒久了是会消失的,所以2023第一次读书会,和大家一起聊聊最近看的书。
去年有次读书会还延续了以前读书会的趣事,之前就有两次读书会有人分享《枪炮、病菌和钢铁》,然后那场又有人带了一本,另一人是被别人还书还了一本。一次出现两本。行了,知道了,这本书就是标配。但是看了这本书以后你再看《全球通史》,啊,都讲的一样的内容,没新鲜感了!(有一种已经不想再看地球近几百年历史了,想看中子星什么的历史,想看怎么说明时间是不存在的,但是又不能太深奥到看不懂……)
还有旧书换“新书”的问题,对于喜欢看纸质书的人,一本书看完,有一些人都是想去看新的内容,不喜欢重复啃,家里的旧书放着又很占地方,就想拿出换点不同的书看。这次大家都是喜欢看书的人,说不定手上就有不会再看第二遍或者第三遍的书,大家想更新书库的我们可以互相换一下书看,看完再还也可以。上次桌游时,只换到了一本,但是咖啡厅也有很多书,就跟咖啡厅交换了,总算又有新的看了!比买书要划得来啊!比图书馆借书又轻松。
读诗
看书
开始尝试从书中的故事/文字去寻找它背后的思考时会发现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,一个人的视角是局限的,一个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。
书山海海,看书的进度相比起来仿佛原地静止,看书的过程中也总会有各种问题冒出:
我真的对这段话的指向清晰了吗?
我真没有陷入自己的思维误区吗?
被我自动忽视的书真的都没意义吗?
……
问题一旦冒出头,就无法停止。打断自己思想困境的最好办法就是走出去,和其他人交流。听听别人的想法,聊聊自己的看法,在沟通的过程中不断思辨,也可以扩宽自己的知识边界。
读书会的氛围实在是太棒了,上期读书会有几位群友自己带了想要分享的书做图书漂流,现在这些书都已经开启了第二个阶段的漂流;还有个群友本来只打算旁听,在聊着聊着的过程中,不断输出自己的想法,最后用自己的经历与学识收获了一票粉丝。
去年读书会群友提到或者分享的书籍·
《毛泽东选集》
《纳兰词集》纳兰性德(上海古籍出版社)
推荐四首:长相思(山一程),采桑子·塞上咏雪花(非关癖爱轻模样),虞美人(银床淅沥青梧老),木兰花(人生若只如初见)
《寻找家园》高尔泰
《把自己作为方法——与项彪谈话》项彪
《罗马人的故事》盐野七生
《底层逻辑》吕白
《态度》《见识》《格局》吴军
《编舟记》三浦紫苑
《檀香刑》莫言
《平凡的世界》路遥
《周易参同契》、《悟真篇》
《津巴多普通心理学》
《那不勒斯四部曲》(《我的天才女友》)
《心的重建》
《非暴力沟通》
《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》洛莉·戈特利布
《亲爱的安吉维拉》
《应得的权利》
《Why We Sleep》
《好的爱情》陈果
《亲密关系》
《史蒂夫·乔布斯传》沃尔特·艾萨克森
《小人物》丽莎·布伦南·乔布斯
《心若菩提》
《道德经》
“看了很多虚构文学,就自己想写东西的人,小时候就给郭敬明成名的那个杂志投稿,叫什么来着,后来还给很多杂志投稿,都没有中,就慢慢懒得写了,顶多写写诗,简单一点嘛,很多故事在脑子里,但是就是懒得下笔,懒得写作后甚至虚构文学都不看了,就看提升技能的书,最近交换到《天堂旅行团》后,才感觉到重看‘世俗文学’。不过推荐的是另外一本,陀思妥耶夫斯基的《白夜》,印象中很短的一篇小说,故事也很简单,但是好像两个被拍出来的版本了,其中一个还是印度。就是一个女孩和房客相爱了,房客出去赚钱了,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,还会不会回来,然后一个备胎出现了,也喜欢这个女孩,女孩渐渐被打动的时候也非常纠结,说好要等房客的,自己不能变心啊。里面有个细节是拍戏时都不会漏掉的,就是女孩祖母用扣针扣住自己和女孩的裙子,以防她乱跑。打动人的就是细节,还有女孩和后来者的情感吧。在深刻的时候突然变得无可奈何,带着侥幸等待这份爱情属于自己。然后失败离场。”
有一些群友是喜欢深度交流的,座谈会经常能看到熟悉的身影,还有人说希望饭局上都能聊点有深度的话题。但是一般饭局还是比较轻松愉快,很难深度啦,而读书会和座谈会一样,都能聊得比较“厚”一点。看看别人在看什么书,看完之后什么感受,自己对这些事或者当代或者生活什么见解,读书会总能遇见一些比较爱思考的人,信息储备量也是一种魅力嘛!等你年后来畅谈!
活动详情
时间
2.4(周六)下午
14:30-17:30
地点
南山区南光城市花园咖啡厅
(南光地铁站)
人数
10人成行
费用
2.3 中午之前75元
(包含一杯饮品)
报名后组织者会加你们微信到微信群,方便发定位和通知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